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路在前方-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5/23 00:42:16
来源:新华网

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路在前方

字体:

  新华社成都5月22日电(记者高萌、李丽、林德韧、陈地)第十一届中国体育产业交流大会22日发布了《中国体育用品业年度发展报告(2023)》。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总产出14259亿元,同比增长为5.1%,在体育产业总产出的占比为43.2%;体育用品制造业增加值为3686亿元,体育用品制造业增加值在体育产业增加值中占比28.2%。

  图为第十一届中国体育产业交流大会举办现场。

  目前,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总产出规模仍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然而,面向未来,从业者们仍面临着不少问题。

  据报告显示,目前我国体育用品业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体育用品市场需求增速放缓;产品结构有待升级优化;低端市场无序竞争情况依然存在;劳动力成本压力持续释放;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

  这一系列问题对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方式提出了全新要求,传统体育用品制造业正面临着生产经营方式以及市场营销策略的全方面挑战。

  例如在供给侧,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一度是我国能够迅速成为制造业大国的重要原因。而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劳动力市场的数量以及结构发生变化。这导致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南亚、东南亚等地区迁移,原有的成本优势将逐渐消失。此外,我国长期以来都面临着低端产品供给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

  图为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司长杨雪鸫发言。

  而在需求侧,人们的消费需求也发生着变化。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司长杨雪鸫表示:“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对高质量、高标准、高品质体育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多。”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引发了电子商务和社交媒体的一次又一次升级,消费者的认知也在不断更新。与此同时,随着疫情后全球贸易的恢复,东盟、拉美等地区也产生了较为旺盛的市场需求。

  从“增产增量”到“增值增质”,对于整个体育用品制造业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转型方向。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周进强表示:“要进一步深化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赛事经济,持续促进体育消费,加快新技术在体育领域的推广应用,推动体育用品业转型升级,发展体育领域新质生产力,不断丰富高品质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培育体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不断完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

  问题明晰了,行业发展的路径又在何方?

  北京体育大学中国体育政策研究院院长鲍明晓在交流大会上指出,体育产业的发展,要从服务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解决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中找空间。

  图为北京体育大学中国体育政策研究院院长鲍明晓发言。

  例如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超2.96亿,老年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快。社会年龄结构的变化带来了问题,“银发经济”却也为体育产业提供了全新的发展空间。

  在体育用品制造领域,从运动医疗器材到运动保健品再到适合于老年人的服饰鞋帽……背靠“大健康”理念,体育能够自然融入健康中国产业链。

  面对供需关系的变化以及产业优势的转移,《中国体育用品业年度发展报告(2023)》提出了以下思路供相关企业参考,即:从“规模扩张”向“结构升级”转变;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加贴近市场、消费者;更加注重品牌建设;更加重视新兴市场发展机会。

  以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为例,过去几年中,安踏通过一系列国际收购,不断内化国际大牌的科技与供应链。从2020年的15.4%到2023年的18.1%,该企业正逐渐扩大并巩固对国内市场的占有率。

  鲍明晓表示:“中国体育用品市场,包括体育用品企业‘卷’得很厉害,未来要鼓励体育用品出海走出去,要推动国内体育用品企业将‘内卷’的功力转化为走出去的动力和能力,所以企业出海是未来在体育用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鲍明晓强调了企业出海需审慎谋划。“要抓住两个关键点:一是以数字技术应用提升管理和运营的效率;二是构建跨国人才和管理框架。此外还要做好准备工作:市场进入的策略、合规风险的规避、文化和沟通策略、频谱营销战略、供应链管理。”

【纠错】 【责任编辑:贾紫来】